曾子(前505-前435),姓曾,名参,字子舆,春秋末年生于鲁国东鲁(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),是孔子的弟子,后世儒家尊他为“宗圣”。
有一天,曾参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田地里劳作,因为他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,鲁国国君知道后,觉得这样的名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在田里亲自耕作,有失鲁国的体面,也会损害曾子的面子,于是就派人对曾子说:“国君看到你如此大名鼎鼎却穿着这么破旧的衣服劳作,于心不忍,要封给你一块采邑,权且算是给你添置几件衣服。”可是曾子对此并不领情,他坚决不受,国君派的人只好回去。然而,回去后,国君却让使者再回来劝说曾子。这样来来回回反复多次,曾子依然坚持不接受。使者就问道:“这又不是先生你向别人要的,是别人主动送给你的,你为什么不接受啊?”曾子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,他说:“我听说接受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;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出骄色。那么,就算国君赏赐给我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,但是我能不因此而害怕得罪他吗?”后来这件事情让孔子知道了,孔子说,曾参的这句话,足以保全他的节操了。
“心无贪恋,则无往而不自安”。曾子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守清廉本色,以党性立德修身,以清廉养浩然之气。“清廉”不仅是一种品质,一种修为,更是广大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纪律底线。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,只有牢固树立底线意识,不越“红线”,不碰“高压线”,清白做人,干净做事,面对歪风邪气,才有“底气”,才敢于亮剑、敢于斗争。
“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,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。公则民不敢慢,廉则吏不敢欺。公生明,廉生威”。要始终牢记廉洁本色,心怀敬畏,做人就不会出格,做事就不会为所欲为,做官就不会让权力任性。廉洁清白是做人做事的底气,只有始终不忘初心、慎微慎独,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,在廉洁自律、公正处事方面做好表率,才能挺直腰杆、脊梁,赢得一方百姓的信任和拥戴。(禹会区纪委监委 王珂)